“十四五”期间,全区招商引资的总体思路是,认真贯彻落实工委管委部署,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方向,抓住国内外产业、技术、资金转移机遇,进一步提升开放理念,促进招大引强,优化项目结构,服务高质量发展,为全区构建新发展格局蓄足动力。
一、助力未来发展布局,抢抓产业制高点
瞄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,抢先布局新能源汽车、8K超高清等项目,以项目招引优化产业结构,再造新的增长点。鼓励东岳汽车导入新能源车型,带动核心项目落户、完善配套体系。引领8K超高清产业,与富士康、夏普、万华、新加坡联合科技等深度合作,以8K技术入局产业转化,依托区内信息电子、半导体、大数据等产业布局,联动打造超高清产品制造、半导体芯片、数字医疗和智慧城市建设四个产业链生态圈。
二、加强优势领域招商,不断拉长产业链
做强化工产业,加快万华、万润系列项目实施,不断夯实化工基础,提升产业实力。提速海洋产业,实施经略海洋“3+3”招商,发力招引船舶工业、海洋渔业、滨海旅游三大传统领域,以及临港经济、海工装备、海洋生物三大新兴产业。优化医养健康产业,重点引进原创研发、高端首仿等领先技术,突破免疫细胞、再生医学等前瞻项目。升级现代服务业,围绕产业链,加快科教、商旅、金融、技术服务招商,围绕“两港”、“两区”、“两园”、“两城”、“两廊”十大牛鼻子工程,开展特色招商,引进一流服务业品牌。
三、加强平台载体建设,提升区域吸引力
一是打造保税政策枢纽港。推进跨境电商1210模式,推进万国跨境购等项目落户运营,实现园区环境、功能、政策和业态的综合提升。二是筑牢中日韩合作首选地。依托两大经济文化交流中心、两大特色风情步行街和举办系列国际赛事,吸引信息、技术和产业流,打造日韩文旅、会展、交流首选地。深化与韩国大田科技、韩国科学院、日本翰林院、野村综研等平台合作,通过平台招引、科创孵化和产业集聚。三是构建国际招商示范区。打造国际会客厅,扩大与德意、英法、美加等地合作,推动美国MP等项目落地。围绕“标准地”、“要素跟着项目走”,整合土地、厂房资源,绘制“开发区投资地图”,实现项目选址“按图索骥”。
四、坚持请进来走出去,开辟招商新空间
紧抓国际投资转移、产业布局调整时机,争取与更多国家和地区建立合作关系。抓住国家战略机遇,探讨建立中俄经贸合作促进中心,与俄罗斯贸工部、东北联邦大学等地区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,引进俄罗斯基础科学技术,导入医疗器械、高端装备等产业。依托驻北京、上海、深港办事处,实施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粤港澳招商全覆盖,承接一线城市功能疏解、产业外溢和技术转移;依托驻外孵化基地,实施“飞地招商”,实现区内注册、驻外研发、产业回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