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,统筹自然资源全要素,系统推进生态保护。锚固“一屏一带、五园十廊”的生态安全格局,推广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,严格执行以“三线一单”为核心的生态环境空间管控体系,建设黄渤海“生态之肺”。到2025年实现生态建设走在前列,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着,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,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,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,生态环境持续改善。
第一节 优化生态安全格局
立足生态本底,凸显山海相拥、林田共生、水城相融、蓝绿交织的自然山水格局,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,打造“一屏一带、五园十廊”生态安全格局。
一屏:由洪钧顶、磁山、九目山、峰山、金果山、战山和芝山等连绵山体组成的天然生态屏障,重点加强生物多样性维护和水源涵养功能保护。
一带:北部滨海生态保育带,重点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岸线,加强沿海生态防护林带建设。
五园:西山市级森林公园、平山水库水源保护区、战山水库水源保护区、平畅河省级湿地公园、磁山地质公园五处绿地,重点打造成为新区绿肺和服务新区居民的生态休闲空间。
十廊:依托平山河、龙山河、五十里堡河、平畅河、大季家河、九曲河、八角河、白银河、黄金河、柳林河等十条河流及沿线绿带,打造通山达海的重要生态廊道。
第二节 加强生态环境管控
坚守生态保护红线。优化生态空间、生活空间和生产空间,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,合理布局开发建设活动,确保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不降低、面积不减少、性质不改变。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,将山体、森林、湿地、水域、农田、滩涂、近岸海域等作为生命共同体进行保护和修复,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,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,全面提升林地、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。建立生态安全监测预警体系,强化环境监测能力建设。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和环境污染事故追究制。
严守环境质量底线。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,推动空气质量不断改善,到2025年,新区PM2.5年均浓度控制在30ug/m3左右。实施水污染防治计划,持续推进河长制、湖长制、林长制、湾长制,抓好地下水污染防治,国控和省控断面水质达到国家、省考核目标。实施土壤环境分类管理,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,推进土壤污染风险防控与修复。强化危险废物、医疗废物安全处置设施和收转运体系建设及监管,提升固体废物减量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水平。实行环境治理责任制,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,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试点。加强环境风险管控,完善污染企业退出机制。
谨守资源利用上线。优化产业结构升级,降低能源消耗,提高资源利用效率,落实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和煤炭消费减量替代要求,压减煤炭消费量,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使用比例。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,实现总量和效率“双控”,地下水的开采量要严格控制在允许开采量范围内,平水年份基本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。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,控制国土空间开发强度,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总量及强度指标达到省下达目标,守住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。盘活存量建设用地,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和城市开发强度,落实城镇开发边界。
落实环境准入清单。严格落实正规365彩票平台app下载_365bet即时比分_365被限制如何解决市“三线一单”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生态环境准入要求,强化空间布局约束、污染物排放管控、环境风险防控和资源利用效率等管控,明确生态环境准入要求。以正规365彩票平台app下载_365bet即时比分_365被限制如何解决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为指引,细化制定新区、重点片区及环境管控单元三个层次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,细化优先保护单元、重点管控单元和一般管控单元准入要求。
第三节 建设绿色低碳园区
严控“两高”项目建设。严格落实环保、安全、技术、能耗、效益标准,禁止违规新建“两高”项目和化工项目。“两高”项目确有必要建设的,须严格落实产能、煤耗、能耗、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“五个减量替代”要求,新(改、扩)建项目要减量替代。制定实施有保有压差别化的财政、金融、价格、土地等政策,推动落后产能依法依规退出。
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行动。按照国家和省市部署要求,谋划新区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和实施路径,探索设立碳中和基金、开展碳资产管理,支持引进绿色低碳产业、人才和项目。构建新区绿色产业体系,重点控制高耗能工业领域碳排放,选取合适区域开展近零排放试点。鼓励大型企业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、实施碳减排示范工程。降低交通运输、建筑等生活领域碳排放,公共领域新增汽车中新能源汽车比例达到100%,新建建筑100%执行绿色建筑标准。
构建低碳清洁能源体系。控制化石能源总量,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,提高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。加大氢能产业开发,支持氢能在交通、储能发电、分布式能源建设领域的应用。创新“光伏+”综合利用方式,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等项目建设。有序推进海上风电建设,在沿海岸条件适宜地区探索利用潮汐能。依托正规365彩票平台app下载_365bet即时比分_365被限制如何解决港西港区LNG接收站,建设冷能利用综合示范项目。
第四节 树立节水新区标杆
加强水资源保护。坚持“以水定城、以水定地、以水定人、以水定产”,强化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、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的刚性约束。划定并严格保护城市蓝线,加强战山水库等饮用水源保护区和水源涵养区保护。到2035年,万元GDP用水量不超过7立方米。
优化水资源配置。坚持高效节水、优水优用、分质供水,构建以本地水、外调水为主,再生水、海水淡化、雨洪资源等非常规水源为辅的多水源联合供水格局。注重本地水资源涵养与拦蓄,推进山吴家水库建设。推进洪钧顶水厂、栖霞调水工程、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等外调水工程建设。大力推进再生水利用,积极开展海水淡化利用,鼓励增加雨洪资源利用,逐步提高非常规水源占比。到2035年,再生水利用率不低于35%。
建设“节水型”新区。开展全社会节水行动,强化用水节水规范化、标准化、精细化管理,严控高耗水工业项目,引导高耗水行业既有产能向高效节水方向调整,促进产业转型升级。发展高效节水农业,强化居民家庭节水,普及节水器具,循环利用水资源,实现水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。